
在中国诸多古都中,洛阳或许是最具时间厚度的一座城。
它不似西安那般以帝王陵墓和兵马俑震撼世人,也不像北京那样以紫禁城的威严彰显权力,洛阳的魅力在于它被历史反复覆盖,又重新被发现的轮回。
洛阳的地理形胜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理想的定居之所。伊洛盆地北依邙山,南临洛水,东接虎牢,西望崤函,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平原开阔,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屏障与丰饶的粮仓,也是理想的陪都所在。
展开剩余58%
但地理优势只是表象,真正使洛阳成为“天下之中”的,是其作为文化交汇点的特殊地位。西周时期,周公营建洛邑,就是为了宅兹中国,也就是“家在中国”,使这里成为“四方入贡道里均”的政治文化中心。
东汉时期,佛教首次传入中国后,白马寺的钟声便在这里回荡。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使这里胡汉交织,既角力又融合。
隋唐时期,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等运河,使洛阳成为漕运枢纽,同时迁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洛阳,促其商业繁荣。
“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有繁华必有沉沦,洛阳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明显的层累特征,不同时代的遗迹在空间上相互叠加,在时间上彼此渗透。
今天的洛阳城下,叠压着西周王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等多座古都遗址。
安史之乱后,洛阳“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五代时期,战火再次摧毁了这座城市的辉煌。但正是这种毁灭与重生的循环,让废墟本身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使游客能在残垣断壁间直接触摸时间的质感。
走出龙门石窟,你会感受到洛阳的文化品格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废墟美学”,与那些保存尚好的古城不同,洛阳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残缺与沧桑。(撰文丨周有早课)
发布于:安徽省
股票在线配资平台,散户配资股票,实盘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