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地区的军备竞赛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它们都在大量采购中国武器,目标直指印度。巴基斯坦这些年从中国购买的武器装备已经占到其军火库的八成以上,孟加拉国也不甘落后,采购量翻了一番,把中国作为首选的武器供应商。这不是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两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抗印度的压力。印度对此自然感到不安,其智库和军方高层认为,这种情况形成了一条“复制军购链”,可能会改变整个区域的力量平衡。
先说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和中国在军事合作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武器供应商,卖出了战斗机、军舰和潜艇等装备。到了2025年,这个比例更高,差不多有80%的进口武器都是从中国来的。比如,J-10C战斗机和PL-15导弹在今年5月的印巴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巴基斯坦声称用这些武器击落了几架印度的战机,包括拉法叶和苏-30。虽然印度否认有损失,但国际媒体和智库的分析都表明,中国武器在实战中展现出了实力。这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军事出口上的声誉,也可能让像埃及和伊朗这样的潜在买家心动。
孟加拉国为什么也参与进来?它的情况和巴基斯坦不同,军费只相当于印度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在购买武器时必须非常谨慎。中国武器价格合理,性价比高,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这对孟加拉国来说非常划算。自2010年起,孟加拉国就开始采购中国的056型护卫舰和VT-1A坦克,并建立了维修基地。到了2024年,采购金额同比增长了210%,直接超过了南亚其他国家。
印度在东部边境部署了2000多门火炮,演习时差点把炮弹打到了孟加拉国境内,这让孟加拉国政府非常担心。孟加拉国的陆军装备老旧,射程短,无法应对,只能考虑升级。巴基斯坦的实战经验给了他们灵感,SH-15自行榴弹炮在克什米尔战场上的表现让印度的M777火炮望尘莫及,射程远且机动性强。孟加拉国一看,这武器正合适。
今年初,孟加拉国的一个代表团前往巴基斯坦参观了SH-15生产线,并观看了实弹测试。到了5月25日,他们又来到中国,观摩了155毫米系统的火力展示。最终,孟加拉国决定购买一批,并计划在年底前完成交付。
为什么选这个?因为它能覆盖印度东部军区,加尔各答和西里古里走廊都在射程内。孟加拉国专家算过账,美国同类炮要500万美元,中国这个全套才300多万,还带弹药生产线和北斗导航。巴基斯坦用了四年,维修经验全现成,甚至能请顾问过来教。这不是盲目,是穷国保命的聪明选择。
不只是火炮,孟加拉国对中国其他产品也很感兴趣。比如,巴基斯坦用歼-10CE战机在空战中击败了米格-21,这让缅甸和尼日利亚也心动下单。现在SH-15火炮名声大噪,孟加拉国和埃塞俄比亚也跃跃欲试,想要购买。中国的军售方式是全方位服务,不仅销售装备,还提供后续维护和技术支持。
孟加拉国自从购买了中国的护卫舰后,与中国的关系更加紧密。他们的陆军后勤系统也采用了中国的标准,弹药可以通用,信息也可以互联互通。设想一下,如果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和孟加拉国的歼-10战机共享情报,两国的炮兵部队还能协同作战,这会给印度带来超出预期的麻烦。印度不得不重新调整防线,原本集中在中印边境的炮兵部队可能需要分散兵力,这样自然会减弱威慑力。
印度的一个研究机构发出警告,南亚地区正在形成一种“武器采购链”。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巴基斯坦这里,中国的武器因为实战表现良好而销量大增。在2025年5月的印巴冲突中,中国生产的J-10C战机与印度的拉斐特战机交锋,结果巴基斯坦占据优势。这一情况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美国及其盟友也开始积极收集情报,评估中国武器的真实性能。印度的首席防务参谋长阿尼尔·乔汉表示,中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武器交易可能会影响印度的安全稳定。据统计,巴基斯坦约80%的武器来自中国,而孟加拉国购买的武器中也有72%是中国制造的。此外,土耳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向两国出售武器,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包围圈。
关于质量问题,孟加拉国军方也提到过中国装备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护卫舰和战机出现故障,零件质量不高。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反而继续购买。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在销售装备时不会附加额外的政治条件,不像美国卖给印度MQ-9无人机时,还要求印度不要在巴基斯坦方向使用。俄罗斯卖给土耳其S-400防空系统时,也限制了软件更新。相比之下,中国只谈价格和交货时间,这种做法很受中小国家欢迎。巴基斯坦虽然深陷中国债务问题,但在军事上依然依赖中国。孟加拉国也是一样,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都离不开中国,而且“一带一路”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从冲突的细节来看,今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了军事对抗。巴基斯坦使用了中国的HQ-9和LY-80防空系统,但效果并不理想,印度的导弹还是突破了防线。印度则依靠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和本国的阿卡什系统,但由于技术代差问题,系统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美国的火控系统与俄罗斯的雷达系统无法有效配合,作战起来显得吃力。相比之下,中国的装备更注重数字化和网络化,比如SH-15火炮可以与无人机配合进行精确校射,打完之后迅速撤离。
印度的一些老式火炮需要人工输入坐标,效率不高。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部署了五个旅的SH-15火炮,可以覆盖印度的旁遮普基地。如果孟加拉国在达卡周围也部署了SH-15火炮,那么印度的东部地区将全部处于火力范围内。这样一来,印度不得不分散兵力,原本的一方威慑策略也难以奏效了。
南亚地区现在形成了多方平衡的局面。过去印度在这一区域占据主导地位,但现在巴基斯坦通过使用中国提供的武器,建立了一定的不对称优势,而孟加拉国也在东方形成了牵制。这种相互制衡的局面反而让区域更加稳定,就像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核平衡一样,谁都清楚对方也有反击的能力,因此都不敢轻易行动。中国的军售给小国提供了不被欺负的选择,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装备系统可以兼容,未来如果有需要,它们可以协同作战。印度过去曾尝试进行所谓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但现在必须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德里和孟买这样的大城市也可能成为攻击目标,谁敢冒这个险呢?
孟加拉国最近很活跃。九月份,巴基斯坦提出要卖Haider主战坦克,这是中巴合作的产品,装有125毫米滑膛炮,还能发射反坦克导弹。孟加拉国的军队去Taxila重工业参观,评估是否升级旧坦克。巴基斯坦想卖,孟加拉国在考虑,因为这种坦克适应当地的地形,性价比也不错。中国在这背后支持,帮助两国建立联盟。印度看不下去了,外交上要拉拢其他国家,但军事装备上也要跟上。巴西拒绝购买印度的武器,转而向其他国家采购,这让印度的武器出口受阻。
南亚地区的权力格局正在从印度一家独大转变为多方平衡的局面,这样的变化未必是坏事,至少可以让普通百姓少受战火之苦。中国的武器出口在全球排名第四,其中大部分销往巴基斯坦,占比高达63%。孟加拉国则是亚洲第三大买家,军售额达到了2.6亿美元,而缅甸也购买了价值9.7亿美元的武器。中国的小型武器还出口到了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专家认为,这些军事活动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情报资源,比如在边境地区安装监控设备,以及利用卫星跟踪印度的军事动态。此外,中国的渔船队也常常靠近印度海军的演习区域,以此收集情报。
巴基斯坦的J-10C战斗机首次参战,击落了敌方的拉法叶战机,这标志着中国在空中力量上的显著提升。中东的一些国家可能会考虑购买这种战斗机,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军事外交能力。印度的苏-30战斗机准备情况仅为六成,备件供应不足是主要问题。巴基斯坦的预警机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引导了导弹攻击。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售了价值8.2亿美元的军事装备。
孟加拉国不仅从中国购买商品,还从土耳其和印尼进口,但大部分还是来自中国。2022年,中国成了巴基斯坦最大的供应商。印度需要小心,因为它的边境附近有四个潜在的对手:巴基斯坦、中国、土耳其和美国。副防务部长提到,巴基斯坦既是印度的一个邻国,又在某种程度上受中国的影响。
南亚地区的军备采购时间延长,导致紧张气氛加剧。不过,小国现在更有信心了,印度不敢轻易采取行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使用中国的产品,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持的体系,这让印度感到头疼。未来的走向可能是多极平衡或是军备竞赛的升级,这将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国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增强了与客户的联系。印度虽然在推动本土制造,但依然严重依赖进口。
巴基斯坦买啥,孟加拉国也跟着买,目的都是针对印度。这不仅仅是跟风,而是出于生存的考虑。中国的武器因为实战效果好,销量不断增加。南亚地区的局势正在发生变化,各方都在拉拢势力,稳定局势主要靠威慑力。印度需要调整策略,外交和军备两手都要硬。民众都希望和平,不要让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
股票在线配资平台,散户配资股票,实盘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